0%

在vscode搭建java开发环境

vscode简介

vscode,英文全称叫Visual Studio Code,照搬官网文档上的原话,是一个娇小又强壮的源代码编辑器,可以运行在Windows,macOS和Linux等操作系统的桌面之上,内置对JavaScript、TypeScript和Node.js的支持,而且拥有丰富的插件生态系统,可通过安装插件支持C++、C#、Java、Python、PHP、Go等其他语言,以及.NET、Unity等的运行环境。

vscode与atom比较

因为github的缘故,用过一段时间的atom。甫一看,这难不成是哥俩儿吧,窗口布局、状态栏的陈列连插件的名字都雷同。微软把这个弄成开源的不冤啊,要不然不想被说碰瓷都难。不过好就好在微软是个会做产品的主儿,虽然说是开源,但是一板一眼的做的都是那么回事。反观atom,主意还是有的,借着github的东风无缝集成、插件的生态系统、轻量级的定位,但还是怎么看怎么像github的客户端,在用户体验上下的功夫少呢,似乎是在创意方面很有兴趣去加强,却不会花很大心思去优化提升。这样下去,插件越加越臃肿,迟早会塞成下一个eclipse。

vscode在用户体验上表现得比较突出,基本上是以程序员工作上比较重要的几个点展开的:编代码、调试、检索、提交、扩展功能,性能和UI方面,没有查过资料,但相信是优化过的。这些方面做得不错的产品,更容易俘获人心和上手入门吧。微软的这个切入点从产品规划等方面来看很受用的。剩下的功能方面嘛,当然该有的都得有,说是用户很关心这些,让开发者拍胸脯说无需关心更像一个优秀的产品该有的样子。

vscode与idea比较

从eclipse到idea,再到vscode、sublime、atom这些,说是流行大势,我认为实际上是对编程这个工作本源的回归。当年告别用命令行、记事本打代码的时代,各种IDE纷纷上马,有的号称支持所有编程语言、有的号称可运行在所有操作系统平台、还有的每个季度都到多集成进几个开发框架。可是话说回来,平时又有多少人要一遍遍的新建工程,替换框架,同时使用多种语言,做出来的程序要运行到各种各样的平台上去?是的,的确是不确定的某天会用到,但我觉得这个工具静静的安装在电脑上,或者说是安装在项目组的某台公用PC上,该用的时候用一下,不也就满足需要了吗?我的个人电脑上需要的只是一个非常好用的编辑器,调试器,能够便捷地同步代码,利用maven、npm等工具构建可执行的软件包。从eclipse到idea是第一步,再到vscode可能是第二步吧。

运行环境

  • 操作系统:Windows 10
  • JDK:1.8.0_172
  • Maven:3.5.4
  • VSCode:1.30

安装

官网地址是:https://code.visualstudio.com/,安装过程很顺,没什么特别要调的要配的。

布局

界面布局

插件

到左边从上数第四个图标“扩展(Ctrl+Shift+X)”,点进去,检索安装一下插件:

  • Chinese (Simplified) Language Pack for Visual Studio Code 这个是微软提供的简体中文包
  • Atom One Dark Theme 黑乎乎的时髦主题
  • vscode-icons 花里胡哨的目录树图标
  • Java Extension Pack Java语言的扩展包,还自带安装其他几个插件:
    • Language Support for Java™ by Red Hat
    • Debugger for Java 调试
    • Java Test Runner 测试
    • Java Dependency Viewer 依赖关系
  • Maven for Java 支持Maven
  • Spring Boot Extension Pack 这是个Spring Boot扩展包,开发Spring Boot可以安一下

设置

注意左下角还有个齿轮似的图标,是设置菜单,点击设置打开设置标签页,点击标签页标签右边的中括号进入设置的JSON文件。把个性化的配置写到右半边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{
"workbench.iconTheme": "vscode-icons",
"workbench.colorTheme": "Atom One Dark",
"java.errors.incompleteClasspath.severity": "ignore",
"terminal.explorerKind": "integrated",
"terminal.integrated.shell.windows": "C:\\Windows\\System32\\cmd.exe",
"git.path": "D:\\tools\\Git\\bin\\git.exe",
"java.home": "D:\\tools\\Java\\jdk1.8.0_172",
"java.configuration.maven.userSettings": "D:\\tools\\Maven\\apache-maven-3.5.4\\conf\\settings.xml",
"maven.excludedFolders": [
"**/.*",
"**/node_modules",
"**/target",
"**/bin"
],
"maven.executable.path": "D:\\tools\\Maven\\apache-maven-3.5.4\\bin\\mvn.cmd",
"maven.terminal.useJavaHome": true,
"maven.terminal.customEnv": [
{
"environmentVariable": "JAVA_HOME",
"value": "D:\\tools\\Java\\jdk1.8.0_172"
}
],
"files.associations": {
"*.java": "java"
},
"files.autoSave": "afterDelay",
}

快捷键

  • 显示所有命令 Ctrl+Shift+P
  • 转到文件 Ctrl+P
  • 在文件中查找 Ctrl+Shift+F
  • 开始调试 F5
  • 切换终端 Ctrl+`

用法

提纲

既然是简单的开发工具,就不要想着功能有多强大,用起来的话,主要靠四点:
1 Git怎么用
2 使用命令
3 使用cmd
4 插件正确

Git怎么用

基本上还是靠CMD+Git命令把工程拉取到本地的工程目录。把工程目录加到工作区才能开始我们的开发工作。

提供的Git支持实际上就是Git命令的翻版,修改过的文件会自动列出来,先点更改一栏的加号按钮暂存,再点该功能目录对应的栏目头部的对勾按钮提交,在点左下角状态栏上的刷新按钮拉取推送,就达到提交代码的目的了。

有了Git管理代码,剩下在本地就可以愉快地作了。

使用命令

Ctrl+Shift+P可以召唤出一个输入命令的框,想找java项目相关的命令就输入java,想找git相关的命令就输入git,想找spring相关的就输入spring,简单的几个命令就会检索出来,完成创建、编译什么的操作。也不需要怎么记,用熟的就那几个。

使用CMD

工具实在不称手还有咱终端窗口呢,用之前还是先把环境变量配置好,什么JAVA_HOME,PATH,CLASSPATH,M2_HOME的,比点按钮省事。

插件正确

插件是挺好用,但是时常也会抛锚,留意这个目录C:\Users<当前用户>\AppData\Roaming\Code\User\workspaceStorage,不行就删掉重启。相当于初始化又重新加载了一下工作区。